jrs直播
热门比赛

和佈朗尼一樣菜的人,咋進NBA?

   

在佈朗尼參加NBA選秀之前,有許多專傢都認為他不應該操之過急兌現父子同臺的劇本,而是應該回到大學打那麼兩三年,甚至打到畢業。在大學籃球的舞臺打磨技術並積攢多些經驗,日後不是沒有機會成為NBA賽場上可靠的角色球員。
不過,背景雄厚的佈朗尼決定大一結束直接參選。雖然在NCAA的表現一坨屎,但並不影響他被NBA球隊選中的概率,以及他遠超狀元的流量和話題性。
我們都知道,同樣的數據和身體條件,換做其他人的話,NBA球隊或許看都不會看一眼。但當面試官們用命題作文《我的父親》來審視這些年輕人的時候,你很難不對佈朗尼高看一眼。
其實,兩年前就有類似的案例——一個同樣身高不到1米9,沒有投籃沒有傳控,失誤比助攻多,三分命中率和佈朗尼一樣也是26.7%的後衛,完全在NBA球探們的雷達之外。
這個跟佈朗尼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球員,名叫德文-卡特。雖然他也是一個球二代,但並沒有人經常提及他父親的名字,安東尼-卡特。
而到瞭兩年後的現在,德文-卡特卻成為瞭NBA樂透秀,在第13順位被國王隊選中。
這樣的反差著實讓你很難不好奇,他是怎麼做到的?
俗話說,窮人的孩子早當傢。盡管作為球二代的德文-卡特遠遠算不上窮人,但毫無疑問,以角色球員老爸的資源,根本寫不出父子同臺的劇本保送他進NBA,讓自己變強才是硬道理。
德文-卡特大一在南卡打瞭一年就選擇轉校到瞭普羅維登斯大學,理由是後者能給他更多上場打球的機會。而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這句話,對於一名需要完成選秀KPI的年輕球員來說永遠是真理。
轉學的卡特,從場均18分鐘出場時間的替補球員,變成瞭新學校場均32分鐘鐵打的主力,各項數據都有上漲。而大三賽季,卡特又來瞭一次階梯式的躍升,並且把前兩年不到30%的三分球命中率提升到瞭37.7%,成為大學聯賽的頂級3D、最能搶籃板的後衛,還當選瞭大東賽區的最佳球員。
這也是為什麼,大傢都認為佈朗尼應該回到大學多打那麼幾年球。因為天賦不夠,要靠經驗和努力來湊。
身高矮且沒有球場靈性的平庸之輩,絕對需要找準自己的發展方向,而這道問題需要時間和訓練量積累才能得出答案。
德文-卡特就是最好的案例,如果你翻看他大一賽季的比賽錄像,那你會發現他跟現在是個完全不同的球員。那時候的他傳控投沒有一樣行,而且動作較為笨拙,隻能借著莽勁沖殺籃下,以此爭取一點存在感。
但穿鞋才有1米90的小個子如果隻會豬突猛進,那是沒有未來的。
若是你能夠遇到靠譜的大學教練,那他會幫你找出這些問題,並且手把手帶領你找到一條合適的發展道路。
更關鍵的是,在競爭強度相對沒那麼高的大學賽場,大學教練和經理也相對能有更大的耐心分一些資源給你練級。
但職業球隊不可能有這樣的閑情逸致去等你成長,他們隻會花時間培養球隊基石,而不會對邊角料有耐心。
讓我們設想這樣的情景:如果卡特大一結束就被NBA球隊選中,他不太可能有上場時間,也就不可能通過實際比賽內化自己的各種新學的技能。而被丟掉發展聯盟的話,那裡人人搶球權的環境也不可能支持他從容成長。
雖然把人丟掉高壓環境裡可能會迫使他爆發小宇宙,打通任督二脈。但這樣的爽文劇情在現實裡隻能是小概率事件,科學地循序漸進才是一名年輕球員成長的正常軌跡。
其實大學四年大概就是一個人一生中擁有最寬松學習環境的階段,沒有工作壓力這把總是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,你可以放開手腳去鉆研任何事情。而這放在籃球運動員身上也一樣,在象牙塔相對沒有養傢糊口的煩惱,優勝劣汰的內部競爭也相對不像職業球隊那樣殘酷,他可以有目的性的制定一些長期的規劃。
放在德文-卡特這裡,投籃是最典型的案例。
雖然卡特大學第一年的三分球投得非常差,隻有26.7%的命中率,但他不是沒有投籃包——2020年球探給他的評價是“優秀的投手”,這說明卡特投籃方面的低效並非技能包的缺少,而是需要適應大學與高中比賽之間不同的節奏。
事實證明,經過兩年的訓練和調整,他的確變回瞭球探報告裡那個“優秀的投手”,C&S三分命中率甚至超過瞭40%。

卡特大一的投籃姿勢

卡特大三的投籃姿勢,明顯更連貫絲滑

類似的事情還有防守,卡特的防守是他參加選秀的最大賣點。在這方面,這位造型神似阿爾瓦拉多的小夥子有著絕對的積極性。
此信條貫穿他的籃球生涯:“我的父親以防守著稱,所以我也為自己擅長防守感到自豪。”
全隊第一的防守貢獻值可以說明很多事情,現在大傢對他的評價是NBA ready的防守悍將。但我們回過頭做這樣的設想,如果是大一的卡特參選,他還能得到這樣的評語嗎?
不難看出,卡特在球探報告裡被提到的很多優勢,都與他在大學裡多待瞭兩年有莫大關系。
可靠的防守能力離不開身體方面的成長,22歲的身體由於訓練成果的積累和大量比賽形成的肌肉記憶,總歸是要比19歲的時候更能適應對抗強度的。

能單防蓋掉對方的大中鋒,很不簡單
我們前面提到大三的卡特比賽畫風突變,技術動作速率暴漲,很顯然也是和他三年大學生涯不斷提升自己身體機能有關。
就像最近訓練師談到霍勒迪為何能從一號位防到五號位時就說,因為霍勒迪是他見過訓練最認真的人,16年來如一日,賽後還要負重129公斤深蹲20次,也就是這樣的力量訓練和耐久度成就瞭今天的朱哥。
這也是在卡特這裡正在發生的過程,否則我們很難解釋一個身高不到1米9的後衛,怎麼一個休賽期過去,就變成瞭場均8.7個籃板球的控鋒瞭呢?
強壯的身體,2米05的長臂,還有三年比賽積累下來的卡位經驗,這些東西讓卡特搖身一變成矮壯籃板怪。
而且,在聯合試訓體測環節,卡特35英寸(89厘米)的原地垂直起跳高度和42英寸(1米07)的助跑垂直起跳高度均為本屆新秀第一,並創造瞭3/4球場沖刺的歷史紀錄(2秒87)。堪稱本屆聯合試訓體測最大贏傢。
同時你現在看他的比賽會發現,他還多瞭內線腳步和近筐終結的手活兒,再也不是大一那個隻會豬突猛進的愣頭青瞭。
這一點,好像還蠻像朱哥的?
雖然卡特作為後衛還是有傳控技術偏弱,以及出球選擇不佳的短板。但憑借大學三年鍛煉出來的身體,訓練和比賽積累下來的防守經驗,足以掙得一個NBA樂透秀的位置。
卡特其實和佈朗尼一樣,從小都會被對手嘲諷自己“拼爹”。但現在成為樂透秀的他,可是遠比當年以落選身份加入NBA的老爹光鮮許多。再加之趕上霍勒迪、懷特、哈特這類球員帶火瞭這個類型的後衛,集這三人所長的卡特,說不定還能再加把火。
選秀專傢們對於卡特的定位基本上達成瞭一致的評價:“擁有NBA最佳防守陣容級別的潛力,下限也是至少會成為強隊所需的優秀角色球員。
擁有瞭如此基本盤的卡特,不正是理想中佈朗尼的樣子嗎?
或許佈朗尼也應該像卡特那樣拋開自己特殊的身份思考:“如果沒有老爸的光環庇護,我應該做些什麼呢?”
而卡特已經替這位後輩做出瞭最好的回答:“我老爸說做一件事就要確保熱愛它並付出所有,我不會因老爸是個NBA球員就選擇打球。”
“我的目標,可不僅僅是進入NBA而已。”

标签: 布朗尼 NBA 霍勒迪 安东尼 怀特 卡特